我父親68歲過世。那年我41歲,現在我也68歲了。

父母健在時,從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們會死。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①    
身為醫師 = Being a medical doctor, ......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乎每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小學六年好像永遠沒有完結的一天,初中 (國中) 三年加上高中三年,合起來也是六年,卻一下子就過去了。是因為中學六年被切割成兩個三年,所以才覺得過得特別快,還是真的感覺比小學六年快很多?

或許我們會懷疑那樣的切割會造成錯覺,那我們就用一天來做比較好了。小時候的一天是24小時,有白天有黑夜;長大後,一天依舊是24小時,同樣有白天有黑夜。可是小時候 (尤其是小學畢業以前) 一天要過好久,長大後卻一下子就過去了。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12枚硬幣,其中1枚是假幣。假幣的重量與真幣不同,但不知道是比真幣重或輕;只有一個等臂托盤天平,請在使用三次天平的條件下,找出那枚假幣,並確定假幣是比真幣重還是輕。

解答: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住基隆海邊的煤礦村落,從小跟隨老爸 (1929年出生,若仍健在的話,今年90歲了) 透過二戰時代的真空管收音機聽琉球電台的日本歌曲。
讀小學期間,跟隨老母 (1928年生) 同樣透過那台收音機聽歌仔戲 (七仙女少女歌劇團):韓信、狄青、薛丁山.樊梨花等的故事,小時候就耳熟能詳。
當然,同時也收聽台語流行歌曲:文夏、洪一峰、紀露霞、張淑美、鄭日清、吳晉淮、洪第七、郭大誠、葉啟田、黃西田、良山、尤雅、……。
然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強力運作,“國語歌曲” 漸漸取代台語歌曲 (電視普及時代開始):謝雷、張琪、夏心、張明麗、青山、婉曲、余天、秦蜜、……。
高二時因大哥兆寬的帶領,開始接觸美國流行歌曲:數不清;到我讀大四時,家裡有兩千多張翻版的英、日語流行歌曲及演奏曲的黑膠唱片,當然也有不少台灣本土的台語和 “國語” 唱片。
1977年大學畢業服預官役,在當時座落於土城的陸軍運輸兵學校接受入伍訓練時,因陸光國劇隊參加比賽前借住運校並預演一場,看/聽了《伍子胥過昭關》那段,意外的迷上平劇 (入伍生操課一整天後,晚上被強制集合到禮堂,板凳坐三分之一陪少將校長看平劇,不打瞌睡者幾希)。退伍後常看老三台週日上午的平劇,並到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或國父紀念館看現場演出。連戀愛時,除了帶當時的女朋友 (現在的家后) 看電影外,還到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看了《四郎探母》和《八義圖 (又名《程嬰捨子》、《搜孤救孤》)》。愛聽老生唱腔:周正榮、葉復潤、吳興國,及後來的唐文華 (曾在國父紀念館後台請他簽名);銅錘花臉:陳元正;青衣:魏海敏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初中數學最得力的兩部參考書。
原書在幾經搬家後已不知去向,偶爾想起讓我得以考進建國中學的 “恩書”,好不令人懷念。
1976年11月 (大四上學期) 有一次逛新生南路光華橋下的舊書店 (大部分都是原牯嶺街舊書攤遷過去的;台北車站至松山站鐵路地下化後光華橋就不復存在了),意外發現。立刻再度買回,失而復得,如獲至寶。
這兩年來被家后整理收藏到讓我找不到 (這是她最大的本事,經女舍監整理過,舍下三個男生都會找不到突然想念起的書籍或其他物件)。不得已,昨天特地到牯嶺街僅存的兩家舊書店尋找看看,兩家老闆都說沒有。
牯嶺街頭靠近寧波西街那家舊書店 (松林書局) 老闆已八十五歲,正坐在店外乘涼,聽我問起《初中觀念幾何》,立刻說:「好書,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了。」然後告訴我說,他的初中幾何老師是譚嘉培。我肅然起敬的 “對曰”:「哦!那你讀建國中學初中部的!」他說:「對。」我說:「我讀木柵初中時,我們的幾何課本就是中華書局印行譚嘉培老師編著的。我是民國59年起讀建國中學,那時只有高中部,那你是我學長。」
我們聊了一陣子,老大哥笑呵呵接受我敬禮,囑咐我有空常來聊。
今晚特地再度懇求家后幫忙找找《初中觀念幾何》與《雷氏代數》的下落。我說:「這兩部書我從舊書攤買回來,不可能再丟了。兒子讀國中時,我還曾當教材教過他們。」
家后終於肯出手相助,果然兩三下就找到了。第二度失而復得,同樣如獲至寶 (詞窮),特地拍照留念。
PS: 改天帶《初中觀念幾何》去找識貨的老學長聊聊,一定會 “相談甚歡”。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剛才吃鳳梨,想起小時候聽大人講的 (限制級,慎入;為保留文化,原文照登):

鳳梨、西瓜大小爿 (pêng),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生長於純台語的家庭與社會。
小時候常跟著大人進出鄉下的 “攪 (賭) 場 (kiáu-keng)” 看大人 “博攪” (poa̍h kiáu),有在一般民家,也有在竹林或樹林中的小空地,很有意思。長大後自己也會玩 “十胡仔” 和麻將。因此對台語有關博攪的術語還算熟悉。
賭場經營者 “東攪” (tong kiáu) 是抽頭的意思 (參見附圖《台日大辭典》),而台語說 “博歹攪” (poa̍h pháiⁿ kiáu),就是現在台灣國語 (其實是台式北京方言) 說的 “詐賭”。
還有一詞叫 “koāi kiáu”,意為改變賭局的運勢。例如有人打麻將連輸時,會特地起來上個廁所,或站起來對自己的坐椅踅一lìn,冀望藉此讓贏方的氣 (khùi) 斷一下,讓自己變旺,或贏家變衰 (soe)。
“剪攪” (Chián kiáu) 也有 “博歹攪” 的意思。“剪” 有偷的意思,例如 “剪柳仔” 是北京方言的「扒手」。

“攪邊” 指在一旁看攪的人,有句話說:“攪邊攪無食 (chia̍h)”。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和年長我25歲的忘年交有一段論辯,覺得很有意思。
這位忘年交是潮州才子、博學鴻儒 (以下就敬稱為「博公」)、傳記文學家、柯乃爾大學**的哲學博士 (Ph.D.)。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年輕時有句流行的話說:“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 年長後,才發現那其實是很多,當然例外也大有人在,被中國共產黨打到台灣來的第一代 “外省黨國高官階層” 對他們子女的安排與期待。他們打從心裡的擔心共產黨遲早會攻打台灣,所以期望子女藉留學去美國,然後成為美國公民,定居在美國,必要時他們隨時可以 “依親”,也成為美國人。潮流一旦形成,大部分的人即使沒那樣的心,也會不知究理的被潮流帶著走。當然例外也大有人在。
在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台灣人對子女並沒有那樣期待。然而成績優異的若有機會擠進台大,就莫明究裡的隨著潮流,也申請到美國留學。台灣人的子女到美國留學,多數本意是拿到學位就要回來的,不料有很多人到美國後才發現台灣曾經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以及後續的白色恐怖數不清的政治迫害事件,於是激憤的參加了反國民黨的組織與活動,遭國民黨的職業學生舉報,被列入黑名單,從此回不了台灣,最後也成了美國公民。當然例外也大有人在,是單純因畢業後,在美國就業機會與待遇都比台灣好,因而順其自然的留在美國的。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