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基隆海邊的煤礦村落,從小跟隨老爸 (1929年出生,若仍健在的話,今年90歲了) 透過二戰時代的真空管收音機聽琉球電台的日本歌曲。
讀小學期間,跟隨老母 (1928年生) 同樣透過那台收音機聽歌仔戲 (七仙女少女歌劇團):韓信、狄青、薛丁山.樊梨花等的故事,小時候就耳熟能詳。
當然,同時也收聽台語流行歌曲:文夏、洪一峰、紀露霞、張淑美、鄭日清、吳晉淮、洪第七、郭大誠、葉啟田、黃西田、良山、尤雅、……。
然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強力運作,“國語歌曲” 漸漸取代台語歌曲 (電視普及時代開始):謝雷、張琪、夏心、張明麗、青山、婉曲、余天、秦蜜、……。
高二時因大哥兆寬的帶領,開始接觸美國流行歌曲:數不清;到我讀大四時,家裡有兩千多張翻版的英、日語流行歌曲及演奏曲的黑膠唱片,當然也有不少台灣本土的台語和 “國語” 唱片。
1977年大學畢業服預官役,在當時座落於土城的陸軍運輸兵學校接受入伍訓練時,因陸光國劇隊參加比賽前借住運校並預演一場,看/聽了《伍子胥過昭關》那段,意外的迷上平劇 (入伍生操課一整天後,晚上被強制集合到禮堂,板凳坐三分之一陪少將校長看平劇,不打瞌睡者幾希)。退伍後常看老三台週日上午的平劇,並到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或國父紀念館看現場演出。連戀愛時,除了帶當時的女朋友 (現在的家后) 看電影外,還到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看了《四郎探母》和《八義圖 (又名《程嬰捨子》、《搜孤救孤》)》。愛聽老生唱腔:周正榮、葉復潤、吳興國,及後來的唐文華 (曾在國父紀念館後台請他簽名);銅錘花臉:陳元正;青衣:魏海敏

LiuCH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