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生長於純台語的家庭與社會。
小時候常跟著大人進出鄉下的 “攪 (賭) 場 (kiáu-keng)” 看大人 “博攪” (poa̍h kiáu),有在一般民家,也有在竹林或樹林中的小空地
賭場經營者 “東攪” (tong kiáu) 是抽頭的意思 (參見附圖《台日大辭典》),而台語說 “博歹攪” (poa̍h pháiⁿ kiáu),就是現在台灣國語 (其實是台式北京方言) 說的 “詐賭”。
還有一詞叫 “koāi kiáu”,意為改變賭局的運勢。例如有人打麻將連輸時
“剪攪” (Chián kiáu) 也有 “博歹攪” 的意思。“剪” 有偷的意思,例如 “剪柳仔” 是北京方言的「扒手」。
“攪邊” 指在一旁看攪的人,有句話說:“攪邊攪無食 (chia̍h)”。
贏攪吊攪,輸攪起攪攄 (lu)。
贏攪驚 (=北京方言 “害怕”) 食飯,輸攪驚天光 (=北京方言 “天亮”)。
PS: 歡迎各方先進留言指正或增補。
全站熱搜